拼音hú bēn shǔ cuàn
注音ㄏㄨˊ ㄅㄣ ㄕㄨˇ ㄘㄨㄢˋ
成语解释
狐奔鼠窜
繁体狐奔鼠竄
⒈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⒈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引《宋书·索虏传》:“顷诛讨 蛮 髦,事止畿服,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⒈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引《宋书·卷九五·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英烈传·第二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1.共六招,分别是狐假虎威,兔死狐悲,狐奔鼠窜,衣狐坐熊,犬迹狐踪。
词语“狐奔鼠窜”的意思: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敌人或坏人溃败时的狼狈逃窜,或者比喻在危急情况下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狐奔鼠窜”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根据成语的构成,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
同义词:
狼奔豕突、鸟兽散、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反义词:
稳如泰山、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相关词语:
狼狈为奸、鸡飞蛋打、鸡犬升天、鸡犬不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狐奔鼠窜”这个成语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可以想象在描述战争、逃难等场景时,常会用到这个成语。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敌军大举进攻下,敌人如狐奔鼠窜,四处逃散,最终被我国军队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