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虎而冠虎而冠的意思
érguàn

虎而冠


拼音hǔ ér guàn
注音ㄏㄨˇ ㄦˊ ㄍㄨㄢˋ

成语解释 虎而冠

虎而冠

词语解释

虎而冠[ hǔ ér guàn ]

⒈  比喻残虐的人,虽穿戴衣冠而凶暴如虎。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残虐的人,虽穿戴衣冠而凶暴如虎。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 齐王,而 瑯琊王 及大臣曰:‘ 齐王 母家 駟钧,恶戾,虎而冠者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言 钧 恶戾,如虎而箸冠。”
《史记·酷吏列传》:“﹝ 王温舒 ﹞姦猾穷治……其爪牙吏虎而冠。”
唐 刘禹锡 《讯甿》:“自巨盗间衅,而武臣顓焉。牧守由将校以授,皆虎而冠。”

国语辞典

虎而冠[ hǔ ér guàn ]

⒈  老虎虽穿戴人的衣物,但实质上仍俱有老虎凶暴的本性。比喻行为残虐的人。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杨仆传》:「奸滑穷治,大抵尽靡烂狱中,行论无出者。其爪牙吏虎而冠。」

分字解释


※ "虎而冠"的意思解释、虎而冠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虎而冠”的意思:

“虎而冠”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像老虎一样勇猛,但冠(帽子)通常与文雅、斯文相联系,所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外表斯文而内心勇猛,或者表面上看起来很斯文,但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野性和力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虎而冠”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词条出现,但是“虎”和“冠”这两个字都有各自的解释。“虎”指的是猛虎,象征勇猛;“冠”指的是帽子,常用来指代文雅、高贵。

出处:

成语“虎而冠”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诗句:“虎而冠,其文蔚也。”这里的“虎而冠”用来形容老虎的形象,而不是指人。

同义词:

虎头虎脑

龙行虎步

雷厉风行

反义词:

软弱无能

懦弱无为

柔弱无力

相关词语: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啸风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虎而冠”这个成语在网络中可能不会直接关联到某个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斯文而内心强大的人。在网络文化中,这样的描述可能被用来调侃那些外表文弱实则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能力的人。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虽然平时温文尔雅,但做起事来却是虎而冠,雷厉风行,让人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