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


拼音hǔ fú
注音ㄏㄨˇ ㄈㄨˊ
词性名词

虎符

词语解释

虎符[ hǔ fú ]

⒈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 战国、秦、汉,直至 隋 代。到了 唐 代始改用鱼符。

《史记·魏公子列传》:“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如姬 必许诺,则得虎符夺 晋鄙 军,北救 赵 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
唐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七:“主持朝论垂鱼袋,料理军书下虎符。”

国语辞典

虎符[ hǔ fú ]

⒈  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

《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英语tiger tally (a two-piece object made in the shape of a tig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as proof of authority. One half of a tally could be issued to a military officer and this would be matched with the other half when verification was required.)​

分字解释


※ "虎符"的意思解释、虎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炽牛尾以冲燕,窃虎符而救赵,为轰雷掣电之师;雅歌投壶以临戎,轻裘缓带而拒敌,乃镇静雍容之将。

2.一百十八、又过了一日,赵王亲自登台拜将,赐予聂政虎符,准许其在邯郸再多呆五日,使其可尽快熟悉赵国兵制。


AI解释


词语“虎符”的意思:

“虎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信符,由铜或铁制成,形状似虎,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调兵遣将或传达命令的凭证。在古代,皇帝赐给将领的虎符,是皇帝对将领的最高信任和授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虎符”的解释是:“虎符,符也。以铜或铁为之,状如虎,分为二,凡有兵事,必合符而后发。”

出处:

“虎符”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乃铸金虎符,以令天下兵”的记载。

同义词:

虎符的同义词有“符节”、“兵符”、“节符”等。

反义词:

虎符的反义词有“空白符”、“无效符”等。

相关词语:

与“虎符”相关的词语有“调兵遣将”、“皇帝”、“将领”、“军令状”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虎符”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常被用来象征权力和信任。如“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中,赵匡胤赐给将领们的虎符,就是对他们忠诚的象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杯酒释兵权

造句:

皇帝赐给他的虎符,意味着他可以调动全国的兵力,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