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diǎn

检点


拼音jiǎn diǎn
注音ㄐ一ㄢˇ ㄉ一ㄢˇ

繁体檢點
词性动词


检点

词语解释

检点[ jiǎn diǎn ]

⒈  查看;查点。

检点物品。

examine;

⒉  言行谨慎。

言行有失检点。

be cautious about; keep watch over;

引证解释

⒈  查点。

唐 方干 《赠山阴崔明府》诗:“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明 沉锺鹤 《虞美人·春雨》词:“桃花和泪湿臙脂。检点残红一半未开时。”
茅盾 《过年》:“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

⒉  约束;慎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 萧秀才 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
胡适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行文时说话偶有不检点之处,我也希望他不至于见怪。”

⒊  太平天囯 前期第七等官阶,为朝内官。后期封赏转滥,降为卑官。

罗尔纲 《太平天囯史稿·官制志·总说》:“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国语辞典

检点[ jiǎn diǎn ]

⒈  审慎、仔细的检查、注意。

《三国演义·第三回》:「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清·浦起龙《史通通释·卷一九·五行志错误·第二科》:「古人此等处,多不甚检点,后世文笔益靡,然而犯此者少矣。」

检核 检束

⒉  引指道德、行为上的注意约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误,白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不可不检点!」

放荡

分字解释


※ "检点"的意思解释、检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读史者有如屠宰业的经理人,虽不曾动手杀戮,却总以检点流血为务。

2.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3.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4.在每天火炬接力的开幕和闭幕仪式上都会有数千人受邀参加,这些人必须通过安检点,经过金属探测器的检测。

5.古今中外因生活作风上不检点而导致亡国败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6.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7.她的行为太不成体统,由于不检点,她每到一处都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8.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9.这都要怪你们现在的人不检点,数典忘祖,完全忘记了祖宗的教诲,不思生养,而且生活糜烂,频行苟且之事而不顾及后果,不愿负责任,最后只有将胎儿打掉。

10.主要的是要诚实地对待学生们,检点自己,把我们的孩子们教育成为真正是优良的、真正是社会主义的公民,即诚挚的、勇敢的、富于同志情谊的,在儿童心理和儿童可能范围内遵守纪律的人。


AI解释


词语“检点”的意思:

“检点”指的是检查、审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做出不恰当的事情。在行为上,它强调的是自我约束和谨慎。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检点”的解释为:“检,查也。点,数也。检点,谓检查点数也。”即检查并数点,引申为检查自己的行为。

出处:

“检点”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它可能源于《诗经》或《左传》等古代文献。

同义词:

谨慎、检束、约束、自重、自律等。

反义词:

放纵、放肆、任性、胡来等。

相关词语:

检讨、检阅、检视、检核、检伤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中,“检点”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网络行为上的自我约束。例如,某位公众人物因不当言论被网友要求“检点言行”,即要求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做出不恰当的事情。

造句:

他在公众场合总是非常检点,生怕因为一句话引起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