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g dù
注音ㄐ一ㄤ ㄉㄨˋ
⒈ 俗名席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Cyperus malaccensis ),茎呈三棱形,叶子细长,花绿褐色。茎可用来织席。
英cyperus;
⒈ 俗名席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呈三棱形,高四五尺,叶片细长,花绿褐色。茎可用来织席。
⒈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春发茎叶,后抽出深绿色三棱地上茎,叶退化为鳞片状,环抱于茎的下方。夏秋间开绿褐色小花。茎可织席。
英语Cyperus malaccensis
词语“茳芏”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下面是对它的详细解释:
意思:
茳芏,古汉语中的植物名称,现多指某种香草,有香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茳芏”一词,但根据其结构,推测可能是指某种香草,与“芏”字的含义相关。
出处:
具体出处不详,可能是古文献或地方志中记载的植物名称。
同义词:
香草、芏、芎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臭草”、“恶草”等相对。
相关词语:
芏荷、芏兰、芏藿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茳芏”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目前没有广为人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春天到了,田野里茳芏香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