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kuò
注音ㄐ一ㄢˋ ㄎㄨㄛˋ
⒈ 箭的末端。
⒉ 山名。即岐山。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北,最高处曰箭括岭,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⒈ 箭的末端。
引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⒉ 山名。即 岐山。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引清 宋琬 《华岳》诗:“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词语“箭括”的意思:
“箭括”是指古代弓箭射击时,用来装箭的装置。通常由皮革制成,一端套在箭尾,另一端与弓弦相连,用以固定箭支。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箭括”的解释可能涉及其作为箭的装置的功能,但没有具体条目。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将其描述为装箭的工具。
出处:
“箭括”的用法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小说等,用以描绘射箭的场景。
同义词:
箭袋
箭筒
反义词:
无箭
空括
相关词语:
弓箭
射击
箭矢
弓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箭括”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词汇,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不过,可以想象在古代的战争故事或武侠小说中,箭括可能会是讲述英雄射箭技巧或战斗场景的一个重要元素。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场上,他熟练地调整着箭括,瞄准敌人,一箭射出,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