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nzhá

简札


拼音jiǎn zhá
注音ㄐ一ㄢˇ ㄓㄚˊ

繁体簡札

简札

词语解释

简札[ jiǎn zhá ]

⒈  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亦指功用与简札相同的书写用品。

⒉  指文书;书信。

⒊  书写。

引证解释

⒈  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亦指功用与简札相同的书写用品。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其隐乎犹吾文未集於简札之上。”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滂 对曰:‘臣之所举,自非饕秽姦罪,岂以污臣简札。’”
唐 元结 《广宴亭记》:“吾当裁畜简札,待为之颂。”

⒉  指文书;书信。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於声音,简札不先於应对。自来讲点画者,兼溯声音之始;工简札者,兼求应对之宜。”

⒊  书写。

《旧唐书·陆贽传》:“贄 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然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於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

国语辞典

简札[ jiǎn zhá ]

⒈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书于竹简、木札上,故简札泛指书信、文书。

汉·王充《论衡·自纪》:「犹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分字解释


※ "简札"的意思解释、简札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简札”的意思:

“简札”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简短的文字或书信,现在多指简单的信件或书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简札”的解释为:“简,竹简也。札,木简也。简札,谓简短之书也。”

出处:

“简札”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它是古代书写方式的产物,常用于书信往来。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以“简札”指代书信的用法。

同义词:

书信

书简

简信

函件

反义词:

长篇大论

繁复冗长

相关词语:

简牍

简册

简文

简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简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以“简札”作为书信的象征,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简札传递情感,抒发胸臆。一日,诗人李白收到好友杜甫寄来的简札,信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深切的思念和鼓励。李白阅后感慨万分,挥毫泼墨,回信以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