徼外

词语解释
徼外[ jiǎo wài ]
⒈ 塞外,边外。
引证解释
⒈ 塞外,边外。
引《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 邓通 盗出徼外铸钱。”
《梁书·诸夷传·海南》:“其徼外诸国,自 武帝 以来皆朝贡。”
宋 司马光 《五哀诗·马伏波》:“汉 令班 南海,蛮兵避 鬱林,天涯柱分界,徼外贡输金。”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收復诸土司,又收……新土司徼外地四、五千里入版图。”
国语辞典
徼外[ jiào wài ]
⒈ 域外、塞外。
引《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三国志·卷六〇·吴书·吕岱传》:「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
分字解释
※ "徼外"的意思解释、徼外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徼外”的意思:
“徼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边界之外的地方,即指国境或地区边界以外的区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徼,边也。外,表也。徼外,谓边之外也。”
出处:
“徼外”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边疆、边境、域外、境外、边陲等。
反义词:
国中、国内、境内等。
相关词语:
边疆政策、徼外征伐、徼外之民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徼外”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些边疆地区,如新疆、西藏等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历史上曾被称为“徼外”。这些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民族迁徙和政权更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造句: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常常要穿越茫茫的沙漠,跋涉千里,才能到达徼外的西域地区。
相关词语
- hù wài户外
- wài xīn外心
- wài shāng外商
- wài jí外集
- wài mìng fù外命妇
- wài fāng外方
- méi lǐ méi wài没里没外
- wài mào外貌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wài mìng fū外命夫
- wài miàn外面
- chú wài除外
- wài zī外资
- wài zhuàn外传
- chè lǐ chè wài彻里彻外
- shēn wài身外
- wài shǐ外史
- wài xíng外形
- hóng wài xiàn红外线
- wài bù外部
- wài lù rén外路人
- lìng wài另外
- wài yī外衣
- wài biǎo外表
- wài qī外戚
- wài dòng cí外动词
- yì wài意外
- wài liú liú yù外流流域
- cǐ wài此外
- wài fāng yào外方药
- zhōng wài中外
- wài dì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