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词


拼音jì cí
注音ㄐ一ˋ ㄘˊ

繁体寄詞

寄词

词语解释

寄词[ jì cí ]

⒈  犹寄语。

引证解释

⒈  犹寄语。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分字解释


※ "寄词"的意思解释、寄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寄词”的意思:

“寄词”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用诗词、文章等形式表达对某人的思念、祝福、劝诫或感慨等情感,也可以指代这种表达情感的文字。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寄”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为“寄托”,即托付、交付;“词”字则解释为“诗”,所以“寄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寄托在诗词中的情感。

出处:

“寄词”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具体出处难以一一列举。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诗句,其中“又送王孙去”可以理解为寄托在诗中的离别之情。

同义词:

寄词的同义词有:寄语、寄怀、寄意、寄情、寄语等。

反义词:

寄词的反义词有:直言、明言、直说等。

相关词语:

与“寄词”相关的词语有:诗词、文章、抒情、寄托、感慨、思念、祝福、劝诫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寄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诗词相关的典故——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在登楼之际,感慨万千,遂作《登鹳雀楼》一诗,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寄托在诗词中的壮志豪情。

造句:

夜深人静,我寄词于明月,愿它能将我的思念带到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