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huī

节麾


拼音jié huī
注音ㄐ一ㄝˊ ㄏㄨㄟ

繁体節麾

节麾

词语解释

节麾[ jié huī ]

⒈  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⒉  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朝廷授予大将的符节和令旗。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兼两镇之节麾,备三公之典策。”
清 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二幕:“朕今特举行军旗亲授式,以重使命,卿请前席祗受节麾呀!”

⒉  用为对职掌兵权者的敬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百制府 书云:‘…… 额 自上去九月,接奉恩命,调任 江 巡,依侍节麾,俾供驱策。’”

分字解释


※ "节麾"的意思解释、节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节麾”的意思:

“节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军中用来表示军令的旗帜,即军旗。它通常与军队的纪律和指挥有关。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节麾”可能被解释为军队中的旗帜,象征着军令和指挥。

出处:

“节麾”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历史记载中,这些文献中经常提到军队的旗帜和指挥。

同义词:

旌旗

旗旄

军旗

反义词:

无旗

无军令

相关词语:

军令

军规

旌节

旌幢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节麾”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常与战争、军事指挥等题材相关联。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争中,主帅挥舞着节麾,指挥着千军万马,英勇地对抗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