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jīng

节旌


拼音jié jīng
注音ㄐ一ㄝˊ ㄐ一ㄥ

繁体節旌

节旌

词语解释

节旌[ jié jīng ]

⒈  犹节旄。

引证解释

⒈  犹节旄。

唐 张祜 《边思》诗:“苏武 节旌尽, 李陵 音信稀。”

分字解释


※ "节旌"的意思解释、节旌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节旌”的意思:

“节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军旗上的节,用来表示军队的纪律和士气。在古代,节旌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军队权威的象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节旌”的解释为:“节旌,军旗也。旌,旗也。节,符节也。军中用旌,以节为信。”

出处:

“节旌”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军事文献中。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提及。

同义词:

节旗

军旌

节信

反义词:

荒旌(指军旗破败,士气低落)

相关词语:

节度使:古代官职,掌管一地区的军事、财政、行政等事务。

节制司:古代官署名,掌管军务。

节制使:古代官职,掌管边防军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节旌”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将领在战场上挥舞节旌,激励士气,赢得胜利的情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战争中,那位英勇的将军挥舞着节旌,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