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

词语解释
戒坛[ jiè tán ]
⒈ 僧徒受戒的场所。
英place to attain the full status of a mork or a nun;
引证解释
⒈ 僧徒传戒之坛。
引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十九从 泗州 灵穆律师 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俱舍论》,乃升讲座,乃登戒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戒坛》:“汉 魏 之僧,虽剃染而戒法未备,唯受三归。 嘉平、正元 中,既传戒律,立大僧羯磨法,斯盖比丘立戒坛之始也。又曰,起於 南朝 求那跋磨 为 宋 国比丘於 蔡州 岸受戒为始。”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戒坛》:“杭州 昭庆寺,每年三月开戒坛,为天下僧人受戒之所,名曰 万善戒坛。”
潘飞声 《自玉泉泛舟》诗:“戒坛如可上,吾欲学皈依。”
国语辞典
戒坛[ jiè tán ]
⒈ 佛教用语。僧徒传戒之所。
引唐·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徐泗濠三州僧正明远大师塔碑铭序〉:「乃升讲座,乃登戒坛。」
分字解释
※ "戒坛"的意思解释、戒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嘉靖四十五年秋,这位已病入膏肓的皇帝爷,还不忘下诏顺天府抚按两院,严禁僧尼至戒坛说法。
AI解释
词语“戒坛”的意思:
“戒坛”指佛教徒受戒的地方,通常是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传授戒律的场所。戒坛在佛教中具有神圣的意义,是僧人受戒的重要场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戒坛”的解释如下:“戒坛,僧受戒之地,亦曰戒场。”
出处:
“戒坛”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文献中,如《佛藏经》等。
同义词:
戒场、戒院、戒室、戒座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理解为非戒坛之地。
相关词语:
戒律、戒子、戒牒、戒珠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戒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以下是一则与戒坛相关的佛教传说:
相传,唐代的僧人玄奘曾游历印度,历经艰辛,求得真经。在归途中,玄奘回到长安,受到了皇帝的隆重迎接。为了纪念玄奘取经的艰辛和佛教的传播,皇帝在长安城内建造了一座戒坛,并举行了盛大的受戒仪式。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戒坛上,僧人们庄严地受戒,以示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
相关词语
- shéng yī jiè bǎi绳一戒百
- lùn tán论坛
- chéng yī jiè bǎi惩一戒百
- tǐ tán体坛
- hé dōng jiè河东戒
- lì jiè力戒
- dà jiè大戒
- jǐng jiè警戒
- jiè zhǐ戒指
- jiè gǔ戒鼓
- qí tán棋坛
- jiè jiāo jiè zào戒骄戒躁
- míng jiè明戒
- tán zǐ坛子
- yù jiè豫戒
- zé jiè责戒
- léi tán雷坛
- jiè jié戒节
- chì jiè敕戒
- xìng shù tán杏树坛
- jiè shì戒世
- jiè yán戒严
- lǚ jiè bù quān屡戒不悛
- jiāo tán郊坛
- jiè lǜ戒律
- jiè dú戒毒
- jiè shī戒施
- jiè jǐng戒警
- dēng tán登坛
- jiè jù戒具
- chéng jiè惩戒
- huā tán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