剞闾


拼音jī lǘ
注音ㄐ一 ㄌㄩˊ

繁体剞閭

剞闾

词语解释

剞闾[ jī lǘ ]

⒈  传说中的西方部落名。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西方部落名。

《穆天子传》卷二:“戊戌,天子西征。辛丑,至于 剞閭氏,天子乃命 剞閭氏 供食六师之人于 铁山 之下。壬寅,天子祭于 铁山,祀于郊门,乃彻祭器于 剞閭 之人。”

分字解释


※ "剞闾"的意思解释、剞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剞闾”的意思:

“剞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书简的封套,即信封。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用来装信件的封套,另一个是封套上的封泥,用以封口和标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剞闾”条目解释为:“封也。书简之封套也。”

出处:

“剞闾”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后来在《后汉书》、《晋书》等史书中也有提及。

同义词:

信封、封套、书简封

反义词:

无特定的反义词,但与之相对的词语可以是“无封套”、“裸信”。

相关词语:

封泥、信笺、信使、书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剞闾”是古代词汇,并没有直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通过信件交流的场景,以及封泥在信封上的使用,反映了古代通信的谨慎和重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剞闾”传递彼此的情感和思想,而那封“剞闾”上的封泥,便是他们友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