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惊弓之鸟惊弓之鸟的意思
jīnggōngzhīniǎo

惊弓之鸟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注音ㄐ一ㄥ ㄍㄨㄥ ㄓ ㄋ一ㄠˇ

成语解释 惊弓之鸟

繁体驚弓之鳥


惊弓之鸟

词语解释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国语辞典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也作「伤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心有余悸

初生之犊

分字解释


※ "惊弓之鸟"的意思解释、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们如同惊弓之鸟,神色仓皇的躲避着那些天降奇兵,再残酷的刑罚也战胜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通讯器里长官的怒吼早已被他们当成了耳边风。

2.敌人吃了败仗,如同惊弓之鸟、仓皇逃窜。

3.经过战乱,刘大娘如同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惊慌失措。

4.土匪看到警察包围了他们,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举手投降.

5.经过战乱,刘大娘如同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惊慌失措。

6.有人将这次灾难称为日本自二战时期广岛和长崎被原*弹轰炸以来所遭遇的最大悲剧,恐慌迅速传播到全球市场,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急忙卖出股票,试图寻找安全的避风港。

7.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8.从战场历劫归来的战士难民,有如惊弓之鸟,寝食难安。

9.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10.方才喘一口气,伏兵又现,这群惊弓之鸟吓得抱头鼠窜,各自逃命。


AI解释


词语“惊弓之鸟”的意思:

“惊弓之鸟”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常用来形容人因为受过伤害或惊吓,心理脆弱,对任何可能引起回忆或恐惧的事物都特别敏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但根据成语的构成,可以推测其含义与鸟被弓箭惊吓后害怕的状态相似。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孟尝君在一次宴会上,用弹弓射鸟,鸟被射中后飞走,孟尝君追赶,最终追到一只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同义词:

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惊恐不安

反义词:

无所畏惧、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相关词语:

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许多以“惊弓之鸟”为背景的故事,比如某个经历过重大事件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对于类似的事件或环境表现出过度敏感和恐惧。

用这个词语造句:

自从那次意外事故后,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对任何可能带来危险的事物都充满了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