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警世通言警世通言的意思
jǐngshìtōngyán

警世通言


拼音jǐng shì tōng yán
注音ㄐ一ㄥˇ ㄕˋ ㄊㄨㄥ 一ㄢˊ

警世通言

词语解释

⒈  白话短篇小说集。明代冯梦龙编著。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四十篇。所收作品近半数为经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其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为传世名篇,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白娘子、李甲、许仙等人物形象。

国语辞典

警世通言[ jǐng shì tōng yán ]

⒈  书名。明冯梦龙所编,收录宋元明小说四十篇。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

英语Stories to Caution the World, vernacular short stories by Feng Menglong 馮夢龍|冯梦龙[Feng2 Meng4 long2] published in 1624

分字解释


※ "警世通言"的意思解释、警世通言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冯梦龙

2.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冯梦龙

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冯梦龙

4.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3卷知重:敬重。

5.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6.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AI解释


词语“警世通言”的意思:

“警世通言”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用故事或言论警示世人,使人们明白道理,引起注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警”字解释为“警告,告诫”,“世”指世间、世人,“通”意为普遍,“言”指言语、话语。因此,“警世通言”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用言语或故事普遍地警告世人。

出处:

“警世通言”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警示世人为主旨。

同义词:

鞭策世人

告诫世人

启迪世人

反义词:

混淆视听

蒙蔽世人

醉生梦死

相关词语:

警钟长鸣

鞭策

启迪

教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警世通言”这个成语源自于冯梦龙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警示意义的经典故事。例如,《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一个著名的警世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正义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通过讲述《警世通言》中的故事,希望能够警世通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活中的种种陷阱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