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táng

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注音ㄐ一ㄥ ㄊㄤˊ

京堂

词语解释

京堂[ jīng táng ]

⒈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清史稿·德宗纪二》:“癸未,赏道员 蔡钧 四品京堂,充出使 日本 大臣。”

国语辞典

京堂[ jīng táng ]

⒈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分字解释


※ "京堂"的意思解释、京堂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京堂”的意思:

“京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在京城的官署或官员的官职。这里的“京”指的是京城,即古代中国的首都,如明清时期的北京;“堂”在这里指的是官署或官职。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京堂”的解释为:“京,大也;堂,官署也。言京之官署也。”

出处:

“京堂”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由于北京是当时的首都,因此与京城相关的官署或官职被称为“京堂”。

同义词:

京官

京职

京僚

反义词:

地官

地职

地僚

相关词语:

朝堂

官堂

官署

朝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京堂”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描述官员在京城官署中办公、处理政务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明朝时期,李大人因政绩显著,被朝廷任命为京堂,负责管理京城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