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gōng

九功


拼音jiǔ gōng
注音ㄐ一ㄡˇ ㄍㄨㄥ

九功

词语解释

九功[ jiǔ gōng ]

⒈  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指九种职业的赋税。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

引证解释

⒈  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

《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梁书·武帝纪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戢武耀七德,昇文辉九功。”

⒉  指九种职业的赋税。

《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
郑玄 注:“九功,谓九职也。”
贾公彦 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⒊  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

《逸周书·成开》:“勉兹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宾好在笥;二、淫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败功;五、神巫动众;六、尽哀民匱;七、荒乐无别;八、无制破教;九、任谋生诈。”
孔晁 注:“不犯此则成功也。”

国语辞典

九功[ jiǔ gōng ]

⒈  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

《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
《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⒉  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

《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
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分字解释


※ "九功"的意思解释、九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九功”的意思:

“九功”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指九种功绩或成就。具体指《尚书·大禹谟》中所提到的“九州”治理的功绩,即大禹治水后对九州地区的治理和开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九功”的解释较为简略,一般将其解释为九种功绩。

出处: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了“九功”,是古代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总结。

同义词:

功绩、业绩、功勋、劳绩

反义词:

败绩、失败、失利

相关词语:

九州、大禹、治水、功臣、功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九功”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献和成语中,它与大禹治水的传说紧密相关。大禹治水成功后,被封为“九州牧”,其功绩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网络故事或典故举例:

在网络论坛或微博上,有时会用“九功”来赞扬某人做出了卓越的成就,类似于“大禹治水,九功昭著”。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大禹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毅力,成功完成了九功,使得九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