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事

词语解释
举事[ jǔ shì ]
⒈ 指发动武装起义。
例约期举事。
英stage an uprising;
⒉ 举用人才。
英recommend;
⒊ 作事情。
例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吕氏春秋·察今》
英do;
引证解释
⒈ 行事;办事。
引《管子·形势》:“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今世之举事者,虽其甚小,而欲成之者常不过数人。”
清 魏源 《圣武记·武事馀记》:“圣者举事,不先天以开人,常后天而因应。”
⒉ 倡议起兵,夺取政权;起义。
引《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 濞 恐削地无已,因以此发谋,欲举事。”
宋 陈亮 《问答上》:“七国同时举事, 黥 彭 之患,不如是之併也。”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一:“正因为同盟会在 云南 有一些工作基础,所以 孙中山 先生和 黄兴 才决定在那里举事。”
国语辞典
举事[ jǔ shì ]
⒈ 行事。
引《管子·禁藏》:「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
⒉ 起事。
引《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融闻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绣乃移屯其军,分为四军,刻期举事。」
分字解释
※ "举事"的意思解释、举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淮南子。民谚
2.所举事例包括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间鬼蜮,纵横捭阖,令人目不暇接。
3.一百零九、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4.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5.原告列举事实,说明被告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
6., 人徒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人惟有自卑而无自信,会变得缩手缩脚,举事无成。
7.原告列举事实,说明被告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
AI解释
词语“举事”的意思:
“举事”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发动、开始某项行动或事业;二是指举办、举行某项活动或仪式。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指开始某项行动或事业。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举事”的解释为:“起事,举凡事业之始也。亦谓举事。”
出处:
“举事”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如《史记》、《汉书》等。
同义词:
发动
开始
举办
行动
举行
反义词:
停止
暂缓
放弃
相关词语:
举国
举世
举世瞩目
举案齐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举事”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常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他决定举事,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历程。
2. 为了举办这次盛大的庆典,筹备组已经举事多日了。
3. 在古代,每当国家遇到危机,英勇的将领就会挺身而出,举事救国。
相关词语
- jǔ dòng举动
- jǔ bàn举办
- yì shì yí wén轶事遗闻
- gù shì故事
- cháng shì常事
- shì jiàn事件
- qù shì去事
- shuō shì说事
- yī jǔ yī dòng一举一动
- méi shì没事
- lǐ shì理事
- zhǔ shì主事
- huí shì回事
- lù shì録事
- shì zhǔ事主
- liáo shì辽事
- shí shì qiú shì实事求是
- shì yè事业
- 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论事
- zhū shì诸事
- zhǎn shì展事
- zhǎo shì找事
- zuò shì做事
- xuǎn jǔ选举
- bù gàn shì不干事
- 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
- shì qíng事情
- shì yóu事由
- shì yòng事用
- gàn shì干事
- cǎo cǎo liǎo shì草草了事
-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