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ǎizhèng

楷正


拼音kǎi zhèng
注音ㄎㄞˇ ㄓㄥˋ

楷正

词语解释

楷正[ kǎi zhèng ]

⒈  端正,工整。

引证解释

⒈  端正,工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
《北齐书·赵彦深传》:“﹝ 赵仲将 ﹞学涉羣书,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即似相轻易。”

分字解释


※ "楷正"的意思解释、楷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楷正”的意思:

“楷正”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字迹或行为端正、规范,可以指字写得整齐、规范,也可以指行为举止得体、端正。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楷”字有“模范”、“典范”之意,“正”字有“正确”、“端正”之意。因此,“楷正”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作为模范的正确或端正。

出处:

“楷正”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可能源自古代对楷模和规范行为的强调。

同义词:

规范

端庄

规矩

规范化

反义词:

随意

混乱

不规范

畸形

相关词语:

楷模

规范化

端庄大方

规矩

模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楷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比如,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被认为是楷书的典范,人们常以他的书法作为楷正的标准。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的作品以楷正的笔法和优美的结构,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