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ǎo

拷打


拼音kǎo dǎ
注音ㄎㄠˇ ㄉㄚˇ
词性动词


拷打

词语解释

拷打[ kǎo dǎ ]

⒈  指审问时打犯人。

beat; torture;

引证解释

⒈  用竹木杖敲击。多指严刑逼供。

《元典章新集·刑部·详谳》:“擅用讯杖木棍拷打,逼令妄指平民。”
《水浒传》第三二回:“那厮把我酒肉都吃了,却大醉倒在门前溪里,因此捉拿在这里,细细的拷打。”
巴金 《家》三一:“在我们家里总不会有人用私刑拷打我。”

国语辞典

拷打[ kǎo dǎ ]

⒈  古时以刑求毒打审问嫌犯的方式。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龟儿老妈,不管好歹,动不动用刑拷打,我被他摆布不过,正要想个计策脱身。」
《红楼梦·第六一回》:「虽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们垫著磁瓦子跪在太阳地下,茶饭也别给吃,一日不说跪一日,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

鞭挞

英语to beat a prisoner (to obtain confessions)​, to give sb the third degree, to torture

德语peitschen , schlagen, besiegen

法语torture

分字解释


※ "拷打"的意思解释、拷打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里拷打出洁白。”,“什么是洁白?”,“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2., 残守风华,老去一生壮志,拂过青云,拭去月尘。一身皮肉,终究挨不过岁月的拷打,回眸一笑,不过是华丽的衰老。

3.那个白面书生经不起严刑拷打,向敌人投降了。

4.敌人的严刑拷打,虽然使江姐体无完肤,伤痕累累,但是江姐仍然没有吐露一句党的秘密。

5.除了严刑拷打之外,敌人有时也会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引诱革命者投降叛变。

6.恐吓,拷打和行政拘留足以阻止请愿者二次进京的脚步.

7.酷刑拷打原本用来逼迫受刑者给出犯罪证据,或是认罪。

8.除了严刑拷打之外,敌人有时也会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引诱革命者投降叛变。

9.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论在敌人的怎样严刑拷打下,依然斩钉截铁地没有说出地下党的机密。

10.一百十七、除了严刑拷打之外,敌人有时也会用封官许愿的手段引诱革命者投降叛变。


AI解释


词语“拷打”的意思:

拷打是指用刑具对犯人进行肉体上的折磨,以获取口供或惩罚犯罪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拷打”的解释为:“拷,拷问也。打,击也。以杖击人,使招供也。”

出处:

“拷打”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特别是在古代中国的司法实践中,拷打是获取证据和惩罚罪犯的一种手段。

同义词:

拷问、拷掠、拷讯、刑讯、拷掠、拷打、拷问、刑讯逼供等。

反义词:

宽恕、释放、赦免、宽容、仁慈等。

相关词语:

刑具、刑罚、法场、监狱、狱卒、犯人、口供、证据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拷打的典故或故事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如古代的“刑讯逼供”,即通过拷打等手段逼迫犯人招供。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为了获取真相,官差们常常对犯人进行残酷的拷打,以逼迫他们招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