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òu

刻漏


拼音kè lòu
注音ㄎㄜˋ ㄌㄡˋ

刻漏

词语解释

刻漏[ kè lòu ]

⒈  漏壶,一种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从壶中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其时刻。

water clock;

引证解释

⒈  古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壶中水滴漏渐少,箭上度数即渐次显露,视之可知时刻。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一。参阅《续通志·天文六》。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刻漏以一百二十为度。”
按,《汉书·哀帝纪》作“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明史·天文志一》:“明太祖 平 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鉦鼓。”
清 沉初 《清西笔记·纪职志》:“交泰殿 大鐘,宫中咸以为準。殿三间,东间设刻漏一座。”

国语辞典

刻漏[ kè lòu ]

⒈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

分字解释


※ "刻漏"的意思解释、刻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刻漏”:

意思: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有刻度的漏壶,另一个是带有指针的漏箭。通过漏壶中水滴漏出的速度来计算时间,是古代较为精确的计时方法。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刻漏”,但与“漏刻”相关,解释为“计时之器,以水滴漏为时也”。

出处:《汉书·律历志》中有记载:“漏刻者,所以记时也。”

同义词:漏刻、漏壶、滴漏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计时、时间、日晷、沙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刻漏的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夜晚借助刻漏来计时,吟诗作赋,如“夜长人静,刻漏声声,诗心难平”。

造句:古时候,人们常用刻漏来计时,以便在夜晚读书或工作。

示例:夜深人静,书房内一盏昏黄的油灯下,他手持书卷,目光专注,刻漏的滴答声伴随着他的阅读,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