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

客民


拼音kè mín
注音ㄎㄜˋ ㄇ一ㄣˊ

客民

词语解释

客民[ kè mín ]

⒈  外地寄寓的居民。

⒉  晩清下江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外地寄寓的居民。

《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
李贤 注:“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
《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 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⒉  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分字解释


※ "客民"的意思解释、客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客民”的意思:

“客民”是指居住在某地但未取得该地户籍的人,通常指外来的移民或者因某些原因未能入籍的居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客民”的解释为:客居之人,非本地户籍的居民。

出处:

“客民”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这个词语被广泛使用。

同义词:

外来人口

流民

外乡人

外地人

反义词:

本地人

户籍人口

相关词语:

移民

流动人口

外来务工人员

非户籍人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关于“客民”的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关于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题材,如一些讲述外来务工人员奋斗历程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客民”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