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lìng

口令


拼音kǒu lìng
注音ㄎㄡˇ ㄌ一ㄥˋ
词性名词

口令

词语解释

口令[ kǒu lìng ]

⒈  在看不清的时候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password; watchword;

⒉  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

中间夹着有人喊口令。

word of command; code word;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口头暗号。常用来识别敌我。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六:“只如适来上座问夺人不夺境一段话,只知册子上念将来,如法答他,又理会不得。问一段未了,又问一段,恰如村人打传口令相似。”
沙汀 《闯关》七:“庞得山 则被派去和友军接洽,问明准确的出发时间,集合场所,路线以及口令。”
徐怀中 《西线轶事》四:“今晚的口令是‘山茶’,回令是‘海棠’,执行吧!”

⒉  战斗、练兵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

茅盾 《小巫》:“到初更时分,忽然街上来了蒲达蒲达的脚步声,中间夹着有人喊口令。”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操完跑步就单人教练,把手肘向后抱着,独自在一块地面上,把两只脚依口令起落,学慢步走。”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周祺 催促众人走了, 冯均 立刻喊起口令,指挥队伍前进。”

国语辞典

口令[ kǒu lìng ]

⒈  于作战、军队操练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所下达的口头命令。

《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两面奏起军乐,洋教习一马当先,喊著德国操的口令。」

⒉  一种用以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英语oral command, a word of command (used in drilling troops or gymnasts)​, password (used by sentry)​

德语Passwort, Kennwort, Parole (S)​

法语Mot de passe

分字解释


※ "口令"的意思解释、口令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2.体育老师一声口令:“立正!”我们一个个挺起胸膛,眼望前方,站得笔直,像一排排挺拔的小白杨。

3.灵巧的鹦鹉说出了一则绕口令,引得观众惊叹不已。

4.当五千名与会者开始为着陆降低高度时,安静的大厅暴发出高声呼喝和急迫的口令。

5.当五千名与会者开始为着陆降低高度时,安静的大厅暴发出高声呼喝和急迫的口令。

6.要提高普通话的流畅度应从单音练习入手,然后过渡到绕口令朗读.

7.没有人喊口令,也不需要什么值星军官催促,上千官兵似乎对自己的位置都了如指掌,要不,他们也不可能只花了常人抽几口香烟的功夫,就完成了整队。

8.她一口气唸了一长串的绕口令,直让跟进的他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急得脸红脖子粗。

9.同学们什么叫齐步走,就是在你们逛街的基础上,把你们的双手从裤兜中拿出来,前后摆动,好,听口令:"齐步走"。

10.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AI解释


词语“口令”的意思:

口令是一个用于确认身份或传达命令的口头信号或短语。在军队、组织或任何需要集体行动的场合,口令通常用于确保参与者是正确的成员,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传达指令。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解释“口令”的条目,因为“口令”这个词在康熙字典成书时期(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可能尚未普及或使用频率不高。但根据“口”和“令”两个字的解释,可以推测“口令”可能是指通过口头传达的命令或信号。

出处:

“口令”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随着军队和组织的形成而逐渐流行。

同义词:

口令的同义词有:暗号、令牌、密码、信号等。

反义词:

口令的反义词较少,可以理解为“无令”、“无号”等,即没有特定的口头信号或命令。

相关词语:

指令、命令、号令、信号、口号、密码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口令”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QQ群或者游戏中的“口令验证”。例如,一个游戏玩家为了加入一个高级玩家群,需要回答一个特定的口令问题,以证明其身份和资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紧急疏散时,消防员大声喊出口令:“全体人员,按顺序快速撤离!”

这个句子中,“口令”被用来传达一个紧急的疏散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