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shì xīn miáo
注音ㄎㄡˇ ㄕˋ ㄒ一ㄣ ㄇ一ㄠˊ
成语解释
口是心苗
词语“口是心非”的意思:
“口是心非”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口头上说的与内心所想的不一致,即口头上表示同意或支持,但实际上并不认同或反对。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口是心非”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根据其组成部分的解释,可以推测“口”代表说话,“是”代表正确或真实,“心”代表内心,“非”代表错误或不真实。结合起来,成语“口是心非”即指说话与内心想法不一致。
出处:
成语“口是心非”的出处并不明确,可能源于民间故事或寓言,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的人。
同义词:
言不由衷
心口不一
口是心非
反义词:
言出必行
心口如一
言之有物
相关词语:
心口不一
言不由衷
口是心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口是心非”的典故,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叫做“狐假虎威”。故事讲述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但实际上狐狸并不具备老虎的力量。这里可以理解为狐狸的言行不一致,即“口是心非”。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会议上口是心非地表示支持新政策,但私下里却与同事抱怨新政策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