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tóu

口头


拼音kǒu tóu
注音ㄎㄡˇ ㄊㄡˊ

繁体口頭
词性形容词

口头

词语解释

口头,口头上[ kǒu tóu,kǒu tóu shàng ]

⒈  嘴上。

只图口头上快意,绝不想到实行。——曹禺《北京人》

in words; in speech;

引证解释

⒈  嘴上。

《朱子语类》卷七六:“天下道理只在圣人口头,开口便是道理。”
明 李贽 《与友人书》:“胸中有数百篇文字,口头有十万首诗书,亦足以惊世而骇俗。”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夫妻一向只那等忙碌碌的张罗儿子起身,心头口头时刻有桩事儿混着倒也罢了;如今见他这一着行衣,就未免觉得离绪满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⒉  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思想”或“行动”。

毛泽东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

⒊  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书面”。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人民大众所享受的传统文艺作品,大部分是通过戏剧和曲艺艺人口头的传播才领会到的。”

⒋  味道。

《红楼梦》第二五回:“凤姐 道:‘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可还好么?’…… 寳釵 道:‘口头也还好。’”

国语辞典

口头[ kǒu tóu ]

⒈  言语。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是甚么口头,有这么打自得儿没的?」

如:「口头答复」。

内心 行为 书面 思想

口头[ kǒu tou ]

⒈  食物的滋味。

《红楼梦·第二五回》:「宝玉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说怎么样?』宝钗道:『口头也还好。』」

分字解释


※ "口头"的意思解释、口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说师傅叫郑玉勇,西河人,手艺是祖传的,出了名的好,走街串巷到太河、口头、峨庄等地方,找师傅打锡壶的人络绎不绝。

2., 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

3.既然给不起就不要拿承诺当口头语。

4.普通人读书,虽然借用古人的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5.其实,一种意识形态究竟能否成功,并不在于它口头上所强调的,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无论理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没有意义。何兆武

6.口头上喊着发扬民主,真正看到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时,他又大惊小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7.苏味道在处理政务时,善于向皇上陈奏,由于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带奏章,只凭口头禀报,侃侃而谈。

8.诽谤和流言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书面的,尔后者是口头的.

9.你好!我是圣诞老人。很抱歉的告诉你,由于在过去的一年,我嘴巴馋、身体懒,吃了睡,睡了吃,因此已经发福,钻不进烟囱啦,只能口头祝你圣诞快乐!

10.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AI解释


词语“口头”的意思:

“口头”一词通常用来指通过说话的方式,即用言语表达或传达信息。它可以指言语本身,也可以指与言语相关的行为或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口头”可能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其组成字义,可以理解为“口”加“头”,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的东西。

出处:

“口头”作为词语,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其使用历史悠久。

同义词:

口头语

口头禅

口述

口头承诺

反义词:

书面

文字

相关词语:

口头协议

口头通知

口头表达

口头宣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口头”在网络语境中可能和“口头承诺”有关,比如一些网络故事中描述的是某人承诺了某事,但事后不履行承诺,这种行为被讽刺为“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会议上,经理口头宣布了公司的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