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渴


拼音kū kě
注音ㄎㄨ ㄎㄜˇ

枯渴

词语解释

枯渴[ kū kě ]

⒈  干渴。

⒉  形容穷困拮据。

引证解释

⒈  干渴。

唐 元稹 《梦井》诗:“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
鲁迅 《野草·一觉》:“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拼命伸长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来造成碧绿的林莽,自然是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

⒉  形容穷困拮据。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果然一个道者,领了 轩辕翁 之命,送一挑米一贯钱到 自实 家来。

自实 枯渴之际,只得受了。”

分字解释


※ "枯渴"的意思解释、枯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枯渴”的意思:

“枯渴”是一个复合词,由“枯”和“渴”两个词组成。其中,“枯”通常指植物失去水分,变得干枯;“渴”则指口干想喝水的状态。因此,“枯渴”通常用来形容极度干渴,比喻极度需要或渴望的状态。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枯渴”这个词的解释,但根据其组成部分,“枯”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干枯”,“渴”的解释为“口干想喝水”。

出处:

“枯渴”作为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根据“枯”和“渴”两个词的组合而形成的。

同义词:

干渴、口渴、干涸、焦渴、干渴难耐

反义词:

滋润、饱满、丰盈、水润、充足

相关词语:

口干舌燥、干渴难耐、干涸不流、焦渴难当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枯渴”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故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其中孙悟空曾因为干旱而感到枯渴。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沙漠中,人们忍受着枯渴的折磨,渴望着那一场及时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