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胡

词语解释
狼胡[ láng hú ]
⒈ 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
引证解释
⒈ 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参见“狼跋”。
引《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孔颖达 疏:“毛 以为狼之老者则頷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以喻 周公 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
朱熹 集传:“胡,頷下悬肉也。”
高亨 注:“胡,兽頷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鬍,胡本含有鬍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宋 敖陶孙 《题三元楼壁》诗:“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羣小恣流言。狼胡无地居 姬旦,鱼腹终天弔 屈原。”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之五:“去国狼胡非帝意,隔篱犬吠是人声。”
分字解释
※ "狼胡"的意思解释、狼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狼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比较复杂,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意思:
1. 指古代北方胡人的发型,类似于狼的尾巴形状。
2. 也用来泛指北方或边疆的少数民族。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狼胡”词条的解释如下:
“狼胡,古北方胡人之发也,状如狼尾。”
出处:
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中,用于描述北方胡人的发型。
同义词:
胡人、胡须、胡须尾、狼尾
反义词:
无特殊反义词
相关词语:
胡服、胡琴、胡骑、胡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狼胡”作为一个比较古老的词汇,在网络上并没有形成广泛流传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古时,边疆的狼胡族人民,以其独特的狼胡发型,成为中原人士眼中的一股神秘力量。”
相关词语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为
- láng chuāng狼疮
- hú tóng胡同
- láng bèi狼狈
- sè láng色狼
- hú shuō胡说
- hú sī luàn xiǎng胡思乱想
- láng tǔ bīng狼土兵
- èr hú二胡
- hú lǐ hú tú胡里胡涂
- hú dǎ rǎng胡打嚷
- zāng huì láng jí赃贿狼藉
- hú tú胡涂
- láng jí狼藉
- hú rén胡人
- chái láng hǔ bào豺狼虎豹
- hú yún胡云
- láng hú狼胡
- láng hú狼胡
- láng xū狼胥
- zhōng shān láng中山狼
- shǐ tū láng bēn豕突狼奔
- tiān láng xīng天狼星
- hú má胡麻
- hú yuè胡越
- láng wài pó狼外婆
- hú lí胡梨
- lì mǐ láng lì粒米狼戾
- hú lù胡禄
- hú lí胡离
- hú lú胡芦
- hú sān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