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fǎng

廉访


拼音lián fǎng
注音ㄌ一ㄢˊ ㄈㄤˇ

繁体廉訪

廉访

词语解释

廉访[ lián fǎng ]

⒈  察访。廉,通“覝”。宋廉访使者、元肃政廉访使以及后世按察使的通称。廉,通“覝”。指出任此种官职。

引证解释

⒈  察访。廉,通“覝”。

《宋史·李大性传》:“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事起仓卒,恐一时廉访未真,或有亏枉。”

⒉  宋 廉访使者、 元 肃政廉访使以及后世按察使的通称。廉,通“覝”。 元 萨都剌 有《同杨廉访游山寺》诗。

《宣和遗事》前集:“守臣 赵霆 遁去,廉访 赵约 战死。”

⒊  指出任此种官职。

元 蒋正子 《山房随笔》:“阎 子 静復 至元 间翰林学士,后廉访 浙西。”

国语辞典

廉访[ lián fǎng ]

⒈  察探、访问。

《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传》:「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

⒉  宋代廉访使者、元代肃政廉访使及明、清按察使的通称。

分字解释


※ "廉访"的意思解释、廉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廉访”的意思:

“廉访”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指的是官府中负责监察、检举官吏贪污腐败的官员。这个词语通常与“廉”字相关,强调官员要廉洁奉公。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廉访”的解释为:“廉,清也。访,察也。廉访,谓察访清廉之官。”

出处:

“廉访”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允传》。

同义词:

清访、察访、廉使、廉使等。

反义词:

贪官、污吏、贪污、腐败等。

相关词语:

廉吏、清官、监察、弹劾、廉政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廉访”的故事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廉吏的故事,如包拯、海瑞等。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廉访官员,以清正廉洁著称。

网络故事示例:

在网络上有关于包拯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廉访权力,查办贪官污吏,为百姓伸张正义。

造句:

明朝时期,朝廷设立了廉访司,专门负责对地方官员进行廉访,以杜绝贪污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