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gjìn

两晋


拼音liǎng jìn
注音ㄌ一ㄤˇ ㄐ一ㄣˋ

繁体兩晉

两晋

词语解释

两晋[ liǎng jìn ]

⒈  西晋和东晋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  西晋 和 东晋 的合称。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东西两 晋,兹选特难。”
唐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诗:“两 晋 家声须有主, 六朝 文雅别无人。”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老 庄 之説,盛於两 晋。”

国语辞典

两晋[ liǎng jìn ]

⒈  史学上对中国西晋和东晋的合称(西元265~419)​。

分字解释


※ "两晋"的意思解释、两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周宏伟先生近年提出,地质时代在成都平原形成的断陷湖延续到两晋南北朝仍然存在,即汉代“方三百里”、“周回二百余里”的“滇池”,再到两晋南北朝的“万顷池”。

2., 南朝继两晋之后统治宁州,由于南朝自身衰弱和宁州地区长期动乱等方面的原因,南朝对宁州地区的统治,大部分时间是鞭长莫及。


AI解释


词语“两晋”的意思:

“两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西晋和东晋两个朝代。西晋成立于公元265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混乱局面,统一了中国;东晋则成立于公元317年,由司马睿在江南建立,因为西晋在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取代,所以东晋主要在江南地区发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两晋”这个词语的释义,但是有对“晋”字的解释:“晋,姓。又地名。晋阳,晋国之地。又国号,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传至成侯,改国号为晋。”

出处:

“两晋”一词最早见于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历史文献中,如《资治通鉴》等。

同义词:

晋朝、司马晋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但可以与其它朝代名称相对比,如东汉、三国、唐朝等。

相关词语:

司马炎、司马昭、王导、谢安、晋文公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两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关他们的故事,如“王导谢安论战”,讲述王导和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共同决策,成功抵御了前秦苻坚的进攻,保存了东晋的政权。

造句:

在我国历史上,两晋时期是中国南北分裂、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