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ǎo cǎo ér
注音ㄌ一ㄠˇ ㄘㄠˇ ㄦˊ
繁体燎草兒
⒈ 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农历年三十下午,到祖坟上烧纸,然后点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导“祖灵”回家过年。
⒈ 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农历年三十下午,到祖坟上烧纸,然后点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导“祖灵”回家过年。
引梁斌 《红旗谱》三九:“哥儿俩胳膊底下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去燎草儿。”
词语“燎草儿”的意思:
“燎草儿”是指用火烧草,通常是指用火来清理草地、田野上的杂草,或者是为了驱赶害虫等目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燎草”的解释为:“燎,烧草也。一曰烧草以为灰。”这里的“燎”即是指用火烧草。
出处:
这个词语的出处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与农业生产中的除草活动有关。
同义词:
同义词有“燎草”、“烧草”、“烧杂草”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除草”、“铲草”、“拔草”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草丛”、“草地”、“田埂”、“杂草”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文学或民间故事中,燎草儿可能被用来形容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或者用来比喻清理问题、解决问题。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老张年轻时,每逢农闲时节,就会带领村民们燎草儿,清理田野,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天来了,农民们开始燎草儿,为即将到来的播种季节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