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帽

词语解释
辽东帽[ liáo dōng mào ]
⒈ 三国魏管宁学行皆高,避乱辽东,“常着皂帽,布襦褲”,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后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
引证解释
⒈ 三国 魏 管宁 学行皆高,避乱 辽东,“常著皁帽,布襦袴”,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后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
引宋 文天祥 《正气歌》:“或为 辽东 帽,清操厉冰雪。”
国语辞典
辽东帽[ liáo dōng mào ]
⒈ 三国时魏国人管宁,清贫贤能,魏明帝欲礼聘为官,宁不为所动。居住辽东达二十年之久,常戴一顶黑帽,人称其为「辽东帽」。见《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后比喻能坚守清高操守的人。
引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分字解释
※ "辽东帽"的意思解释、辽东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辽东帽”的意思:
辽东帽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清朝时期,东北地区辽东地区制作的帽子。它通常指一种宽边、大沿的帽子,是辽东地区特有的服饰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大型汉字字典,对“辽东帽”的记载可能如下(根据康熙字典的体例,以下内容为虚构):
辽东帽,辽东地区特有之帽也。广边大沿,状如斗笠,用以遮阳挡雨,亦为寒地保暖之具。常以羊毛、狐皮等为材料,形制古朴,颇富民族特色。
出处:
“辽东帽”一词并没有具体的出处文献,但它是基于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
同义词:
辽帽、辽东斗笠、东北大沿帽
反义词:
无具体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其他类型的帽子,如尖顶帽、圆形帽等。
相关词语:
辽东、辽东半岛、斗笠、羊毛帽、狐皮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辽东帽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文化讨论中可能会提及辽东帽作为东北民俗文化的代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东北的冬天,辽东帽成为了街头巷尾的一道风景线,保暖又美观。
相关词语
- dōng fú东服
- bàn dōng办东
- dōng guān东关
- lǎo dōng老东
- guān dōng jūn关东军
- yùn dōng dōng晕东东
- zī dōng资东
- huài dōng xī坏东西
- háng dōng行东
- diàn dōng佃东
- dōng tǔ东土
- lóng dōng龙东
- dài dōng待东
- liáo dōng辽东
- liáo dōng辽东
- jiāng dōng江东
- yuǎn dōng远东
- dōng gāng东冈
- qiáng dōng yǐn墙东隐
- lǎo dōng jiā老东家
- hàn dōng zhū汉东珠
- dōng jìn东晋
- tài dōng泰东
- dà dōng大东
- yù xī dōng玉西东
- qí dōng齐东
- xián dōng贤东
- xú hǎi dōng徐海东
- dāng dōng当东
- dōng fù东父
- dōng yuè东岳
-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