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ì chén
注音ㄌ一ˋ ㄔㄣˊ
⒈ 有勇力之臣。
⒉ 古代伯的自称。
⒈ 有勇力之臣。
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欒氏 之力臣曰 督戎,国人惧之。”
⒉ 古代伯的自称。
引《礼记·玉藻下》:“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
孔颖达 疏:“言己是天子运力之臣。”
⒈ 有勇力的臣子。
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栾氏之力臣曰督戎。」
⒉ 伯的自称。
引《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
唐·孔颖达·正义:「言已是天子运力之臣。」
词语“力臣”的意思:
“力臣”是指古代指为君王出力、效力的大臣。它强调的是大臣对君王的忠诚和贡献,尤其是在军事或政治上。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力臣”的解释为:“力,力也;臣,臣也。力臣,谓能竭尽其力以事君者也。”
出处:
“力臣”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但确切出处难以考证。它可能源自古代对大臣职责的描述。
同义词:
力士
力士臣
力臣子
反义词:
败臣
奸臣
败类
相关词语:
力臣子
力士
力士臣
力臣子
力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力臣”的故事和典故不少。以下是一个与“力臣”相关的典故:
典故:《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刘邦得天下后,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成为刘邦的力臣,助刘邦平定了天下。
用这个词语造句:
汉武帝时期的张汤,是一位忠诚的力臣,他竭尽全力为国家出谋划策,为后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