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ng

厘定


拼音lí dìng
注音ㄌ一ˊ ㄉ一ㄥˋ

繁体釐定

厘定

词语解释

厘定[ lí dìng ]

⒈  修改订立。

各种校规有待厘定。

collate and stipulate (rules and regulations,etc.);

引证解释

⒈  整顿规定。

严复 《论教育书》:“俟十年以往,閲歷稍深,定论渐出,厘而定之,当未为晚。”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荆宜施鹤光复记·光复文献附录》:“现在大局粗定,餉项一层,应请厘定遵行。”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张绍曾》:“五年任陆军训练总监,厘定军事教育计画。”
整理制定。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张文收 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詔有司釐定。”
《清史稿·礼志六》:“﹝ 乾隆 ﹞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 怡贤亲王,后室诸臣合一龕。”
胡适 《<红楼梦>考证》:“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釐定。”

国语辞典

厘定[ lí dìng ]

⒈  整理订定。也作「厘订」。

《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十一》:「张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诏有司厘定。」

分字解释


※ "厘定"的意思解释、厘定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十几年来,为求发展,求胜利所厘定的决策和其执行过程的点点滴滴,与那些本于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而得来的胜利,都值得我们珍惜。


AI解释


词语“厘定”的意思:

“厘定”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详细地规定或决定。它通常用于指对政策、标准、制度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厘”字有“计算,整理”之意,“定”字有“确定,安定”之意。因此,“厘定”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可能与“详细规定”或“明确决定”相近。

出处:

“厘定”作为一个复合词,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由“厘”和“定”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用于描述对某事物进行详细规定的动作。

同义词:

规定

确定

制定

明确

确立

反义词:

随意

模糊

不确定

不明确

相关词语:

厘清(整理清楚)

厘计(计算,衡量)

厘务(整理事务)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厘定”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语,与网络故事或典故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相关部门对各类商品的价格进行了严格的厘定,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