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

理匦


拼音lǐ guǐ
注音ㄌ一ˇ ㄍㄨㄟˇ

繁体理匭

理匦

词语解释

理匦[ lǐ guǐ ]

⒈  “理匦使”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理匭使”的省称。

宋 王溥 《唐会要·省号下》:“天宝 九载三月十八日,改理匭为献纳使。”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大轴献理匭,长裾弊街尘。”

分字解释


※ "理匦"的意思解释、理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理匦”的意思:

“理匦”是指整理或清理匦(古代官府用于呈递文书的小箱子)中的公文或信件。这个词语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指处理公文案牍。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理匦”并没有单独的词条,但根据其组成部分,“理”有整理、处理的意思,“匦”指文书箱,所以“理匦”可以理解为整理文书箱中的公文。

出处:

“理匦”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从“理”和“匦”两个字的含义组合而成的,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处理公文的行为。

同义词:

整理文书、处理公牍、清理文案

反义词:

不理、拖延、疏忽

相关词语:

公牍、文案、奏折、文书、案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理匦”是古代的官场用语,与网络故事或典故关系不大,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处理公务的情景,如古代官员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公文,这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工作状态。

造句: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新上任的官员每天早上都会提前来到官署,开始理匦,逐一审查每一份呈递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