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里甲


拼音lǐ jiǎ
注音ㄌ一ˇ ㄐ一ㄚˇ

繁体裏甲

里甲

词语解释

里甲(裏甲)[ lǐ jiǎ ]

⒈  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明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明史·食货志一》:“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起初里长、甲首负责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引证解释

⒈  明 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后转为 明 三大徭役(里甲、均徭、杂泛)名称之一。起初里长、甲首负责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以后官府聚敛繁苛,凡祭祀、宴飨、营造、馈送等费,都要里甲供应。

《明史·食货志一》:“洪 武十四年,詔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 丁 粮多者十户为长,餘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

分字解释


※ "里甲"的意思解释、里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里甲”:

意思:在中国古代,里甲是户籍制度中的基层单位,一个里甲通常由一百户组成,负责管理户籍、征发徭役等事务。里甲制度是明代至清代的一种户籍管理制度,与今天的居民委员会有相似之处。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解释“里甲”,但可以参考《辞海》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出处:《明史·食货志》中提到里甲制度。

同义词:乡里、保甲等。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

相关词语:户籍、徭役、乡绅、保甲制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里甲”属于历史词汇,网络上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直接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

造句:

在明清时期,里甲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征发徭役起到了重要作用。

补充:由于“里甲”属于历史词汇,以下造句仅作示例,实际使用时请根据具体语境调整。

例句:

在明朝的里甲制度下,村民们需要按照户籍登记,承担国家分配的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