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刘伯承刘伯承的意思
liúchéng

刘伯承


拼音liú bó chéng
注音ㄌ一ㄡˊ ㄅㄛˊ ㄔㄥˊ

刘伯承

词语解释

⒈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开县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先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16年在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30年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历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并参与指挥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建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著作编为《刘伯承军事文选》。

分字解释


※ "刘伯承"的意思解释、刘伯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器宇轩昂的刘伯承在战场上来回奔驰。

2.长征时,刘伯承用"歃血为盟"的办法,和少数民族约定各不相犯,使红军胜利的前进。

3.在刘伯承等著名军事家的指挥下,他们时而乘敌不备夜袭阳明堡,时而预先设埋伏击薛公岭,时而依托阵地保卫黄崖洞,时而攻心与战役相结合围困蟠龙敌人。

4.在刘伯承等著名军事家的指挥下,他们时而乘敌不备夜袭阳明堡,时而预先设埋伏击薛公岭,时而依托阵地保卫黄崖洞,时而攻心与战役相结合围困蟠龙敌人。

5.器宇轩昂的刘伯承在战场上来回奔驰。


AI解释


词语“刘伯承”是一个人名。

意思:刘伯承(1886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字伯承,中国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并无“刘伯承”这一词条,因为康熙字典编纂于清朝康熙年间,而刘伯承生于清朝末年。

出处:刘伯承这个名字来源于其本名刘明昭,在军事生涯中,因其英勇善战,被尊称为“伯承”。

同义词:无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军事家、政治家、开国元勋、解放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被后人广泛传颂。例如,刘伯承将军在百团大战中指挥的战役,被誉为“刘伯承式的游击战”。

网络故事:有关于刘伯承将军在长征途中,面对敌军围追堵截,指挥部队巧妙地利用地形,化险为夷的故事。

典故:刘伯承将军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被后人传为佳话,例如“刘伯承的战术”就成为了军事指挥上的典范。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