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宕

词语解释
流宕[ liú dàng ]
⒈ 谓远游。漂泊,流浪。放荡,不受约束。谓诗文流畅恣肆。
引证解释
⒈ 谓远游。
引《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
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
⒉ 漂泊,流浪。参见“流荡”。
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
⒊ 放荡,不受约束。
引《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晋 陶潜 《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
《北史·儒林传·何妥》:“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后。”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笛声流宕伶叹乐,眉髻愁惨民兴謡。”
⒋ 谓诗文流畅恣肆。
引明 李日华 《六硕斋笔记》卷一:“诗既流宕可喜,书法亦爽爽雄快。”
国语辞典
流宕[ liú dàng ]
⒈ 流荡闲游。
引《文选·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
⒉ 放荡不知节制。
引《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⒊ 文章流利纵肆。
引《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托有于无祖构之士,雷同影附,流宕忘反,非一时也。」
分字解释
※ "流宕"的意思解释、流宕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流宕”是一个多音字,常见读音有“liú dàng”和“liú dàng”,其中“liú dàng”的意思是水流悠长,形容江河流转悠长,意境优美;“liú dàng”的意思是流动不定,飘忽不定,多用于形容人的行踪或事物的变化。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流宕”的解释为:水之流动,悠扬不定之状。形容水流的悠长或不定。
出处:
“流宕”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之波流宕,不可泳思。”这里用来形容江水之广和波浪之荡。
同义词:
荡漾、荡漾、荡漾、悠扬、飘渺等。
反义词:
固定、稳定、静止等。
相关词语:
流水、长流、荡漾、飘渺、悠扬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没有特别著名的与“流宕”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想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诗人常以“流宕”来形容江河之美,如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有类似的意境。
造句:
1. 春日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流宕,美得令人陶醉。
2. 他的思绪如同流宕的江水,无法平静。
相关词语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zhǔ liú主流
- duàn liú断流
- liú shuǐ流水
- yuán qīng liú qīng源清流清
- liú nián流年
- liú chuán流传
- nèi liú liú yù内流流域
- yī liú一流
- liú fāng bǎi shì流芳百世
- shuǐ liú水流
- liú tǐ lì xué流体力学
- fù zhū dōng liú付诸东流
- liú mín流民
- jiāo liú交流
- liú tǐ流体
- liú xíng流行
- hé liú合流
- liú lù流露
- liú mín tú流民图
- dōng liú东流
- huí liú回流
- liú liàng流量
- shuǐ tǔ liú shī水土流失
- àn liú暗流
- liú dòng流动
- liú fēng yí jì流风遗迹
- jié liú节流
- liú míng流明
- liú xīng流星
- gàn liú干流
- wài liú liú yù外流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