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ú fú
注音ㄌㄨˊ ㄈㄨˊ
繁体蘆菔
港台蘿蔔 萊菔 菜頭
⒈ 即萝卜。
⒈ 即萝卜。
引《后汉书·刘盆子传》:“﹝宫女﹞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捕池鱼而食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种菘、芦菔法,与芜菁同。”
石声汉 注:“‘芦菔’,现在写作‘萝卜’、‘莱菔’。”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而纪以诗》:“食指忽然动,篱落见芦菔。”
⒈ 萝卜。
引《说文解字·舟部》:「服,芦菔,似芜菁,实如小尗者。」
清·段玉裁·注:「今之萝卜也。」
《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
词语“芦菔”指的是一种植物,具体是指萝卜的别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芦菔”的解释如下:
芦菔(鲁卫),一种植物,根可食。
出处
“芦菔”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有所提及,尤其是在农业、烹饪类的书籍中。比如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萝卜的详细记载。
同义词
与“芦菔”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萝卜
白萝卜
胡萝卜
反义词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芦菔”是指一种植物,其反义词通常是植物类的其他物种,如“黄瓜”、“茄子”等。
相关词语
与“芦菔”相关的词语有:
萝卜丝
萝卜干
萝卜汤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芦菔”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这个词语更多地出现在传统的文献和地方方言中。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喜欢在菜园里种一些芦菔,因为它既可以做菜,也可以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