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ēn

芦根


拼音lú gēn
注音ㄌㄨˊ ㄍㄣ

繁体蘆根
词性名词

芦根

词语解释

芦根[ lú gēn ]

⒈  中药名。别名苇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甘,寒。清热生津。治热病烦渴,牙龈出血,鼻出血,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

reed rhizome;

引证解释

⒈  芦苇的地下茎。性寒味甘,中医用作利尿剂和清热解毒剂。

国语辞典

芦根[ lú gēn ]

⒈  一种药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渴的疗效。

分字解释


※ "芦根"的意思解释、芦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芦根”的意思:

芦根是指芦苇的根部,芦苇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其根茎可以食用或药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芦根”的解释为:“芦,水草也。根,芦之根也。”

出处:

芦根作为植物名词,其出处广泛,多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楚辞》等。

同义词:

芦茅

芦荻

反义词:

无根

无基

相关词语:

芦苇

芦花

芦荡

芦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芦根的典故,可以追溯到《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其中提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芦苇荡中相遇,并共赏月色。这段情节富有诗意,使得芦根与浪漫、清新的氛围联系在一起。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的午后,他来到河边,挖了一根新鲜的芦根,用来解渴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