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shān

梅山


拼音méi shān
注音ㄇㄟˊ ㄕㄢ

梅山

词语解释

梅山[ méi shān ]

⒈  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传说为汉梅福隐处之一。

⒉  山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县境。相传为梅福赏游处。

⒊  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山上多梅,传为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

⒋  山名。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境。传说为梅福隐处之一。

⒌  山名。在今安徽省东至县境。

⒍  山名。在湖南省新化县、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

⒎  山名。在安徽省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梅山水库。

⒏  特指扬州梅花岭。上有明史可法衣冠冢。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今 浙江省 绍兴县 境。传说为 汉 梅福 隐处之一。

宋 陆游 《梅子真泉铭》:“距 会稽城 东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子真,梅福 之字。 宋 陆游 《朝中措》词:“明月 梅山 笛夜,和风 禹庙 鶯天。”

⒉  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县 境。相传为 梅福 赏游处。

《清一统志·浙江·宁波府》:“梅山 :在 奉化县 南三十里,旧志谓 梅福 尝游此。兀立众山中,峯峦奇秀,北环大溪,下有龙湫。”

⒊  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境。山上多梅,传为 曹操 行军望梅止渴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和州》:“梅山 :县( 含山县 )东南五里,山多梅树,俗传 曹操 行军,指梅林以止军士渴处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栖隐山。”

⒋  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县 境。传说为 梅福 隐处之一。

《清一统志·安徽·庐州府》:“梅山 ……在 舒城县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汉 南昌 尉 梅福 弃官后隐此,亦名 梅福山。”

⒌  山名。在今 安徽省 东至县 境。 《清一统志·安徽·池州府》:“梅山,在 建德县 西南十里。

宋 时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访至山中,与之倡和,为书‘普门’二字刻於石壁。”

⒍  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县、安化县 间。在 新化 者称 上梅山,在 安化 者称 下梅山。

《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开 梅山,置 安化县。”

⒎  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县。1956年在这里建成 梅山水库。

⒏  特指 扬州 梅花岭。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宝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分字解释


※ "梅山"的意思解释、梅山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展览上有一幅他的《腊梅山禽图》,落款为两个奇特的笔画,历代鉴赏家们几经辨析才解其意为“天下一人”,是徽宗自诩。

2.梅山大队食堂党支部*记带了三百多个居民,到离城十五里路的尤坑安营扎寨。

3.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特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4.展览上有一幅他的《腊梅山禽图》,落款为两个奇特的笔画,历代鉴赏家们几经辨析才解其意为“天下一人”,是徽宗自诩。


AI解释


词语“梅山”的意思:

“梅山”指的是一种以梅树为主的山区,通常位于中国南方,尤其是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这里的“梅”指的是梅花,而“山”则是指山区。梅山不仅指自然地理环境,有时也泛指以梅树种植为主的地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梅山”的解释较为简略,主要是指梅树生长的山地。

出处:

“梅山”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更多的是在文学、地理、历史等文献中作为地名或地理特征的描述出现。

同义词:

梅林、梅岭、梅林山

反义词:

无明确反义词,但可以与“平原”、“盆地”等地理特征相对比。

相关词语:

梅树、梅花、梅香、梅子、梅干、梅酒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梅山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梅花、梅树相关的文学作品和传说,如《红楼梦》中提到的“梅香雪海”,描绘了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用这个词语造句:

梅山上的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