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门下省门下省的意思
ménxiàshěng

门下省


拼音mén xià shěng
注音ㄇㄣˊ ㄒ一ㄚˋ ㄕㄥˇ

繁体門下省

门下省

词语解释

门下省[ mén xià shěng ]

⒈  亦省称“门下”。

⒉  官署名。后汉谓侍中寺。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隋承其制。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宋因之,元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

引证解释

⒈  亦省称“门下”。官署名。 后汉 谓侍中寺。 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 承其制。 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 咸亨 初复旧称, 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 初复旧称, 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 因之, 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宋书·王僧达传》:“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
《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门下》:“门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门下二字,此制盖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张子房庙教》,首曰纪纲, 唐 吕延济 注云:纪纲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犹今出制首言门下是也。”

国语辞典

门下省[ mén xià shěng ]

⒈  职官名。本为秦、汉时服务皇室的机构,晋时始名门下省,掌献纳谏正及司进御之职。于元朝始废。因唐时一度更名为黄门省,且职掌枢要,故也称为「黄门」。

分字解释


※ "门下省"的意思解释、门下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门下省”:

意思:古代中国官制中,门下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之一,主要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如颁布诏令、审阅奏章等。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可能对“门下省”有如下解释:“门下省,官名。唐以后,宰相之下设此官,掌机密文书,为内侍省之属。”

出处:《新唐书·百官志一》:“门下省,掌机密文书,以中书令为之长,门下侍郎为之副。”

同义词:内阁、枢密院、中书省

反义词:地方官署、府、州、县

相关词语:中书省、尚书省、六部、三公、九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门下省”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名臣如魏征,他曾任职于门下省,以直言进谏著称。

造句:在古代,门下省的官员们肩负着处理国家大事的重任,他们的智慧与才能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在唐代,魏征曾担任门下省的官员,他的才干和忠诚使得他在门下省的岗位上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