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旒

词语解释
冕旒[ miǎn liú ]
⒈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英king's crown with tassel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引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 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王年三十餘,清瘦微鬚,冕旒盛服,执笏北向。”
⒉ 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引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若奏若启,达羣意於冕旒。”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四:“他( 武则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国语辞典
冕旒[ miǎn liú ]
⒈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
引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明·凌蒙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分字解释
※ "冕旒"的意思解释、冕旒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冕旒”的意思:
“冕旒”是指古代帝王或官员所戴的礼帽上的装饰物,通常由玉石、珠子等制成,用以彰显其尊贵地位。冕旒是古代礼帽的一种,也称为“冕”,而“旒”则是指冕顶上的装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冕旒”的解释为:“冕,古冠名。旒,冠前垂珠也。冕旒,帝王之冠饰也。”
出处:
“冕旒”的出处较为广泛,古代文献中多次提及。如《诗经·周南·关雎》中有“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攸伏,王事靡盬。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其中“王”即指帝王,而“冕旒”则是帝王服饰的一部分。
同义词:
“冕旒”的同义词有“王冠”、“帝冕”、“皇冕”等。
反义词:
“冕旒”的反义词有“平民帽”、“草帽”等。
相关词语:
与“冕旒”相关的词语有“王冠”、“帝冕”、“皇冕”、“朝服”、“官帽”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冕旒”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古代帝王在举行大典时,会穿戴冕旒,以示尊贵。其中,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举行封禅大典,穿戴冕旒,接受百官朝拜。
用“冕旒”造句:
皇帝登基大典上,他头戴冕旒,身着龙袍,威严庄重,众臣皆俯首称臣。
相关词语
- yī miǎn衣冕
- shí èr liú十二旒
- mù hóu guàn miǎn沐猴冠冕
- zǔ miǎn组冕
- wáng miǎn王冕
- jiā miǎn加冕
- má miǎn麻冕
- gǔn miǎn衮冕
- miǎn guān冕冠
- zhū liú珠旒
- jiě miǎn解冕
- jiǔ liú九旒
- fú miǎn服冕
- juàn miǎn卷冕
- chén liú辰旒
- miǎn liú冕旒
- miǎn liú冕旒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冠冕堂皇
- liù miǎn六冕
- yǐ liú扆旒
- shuì miǎn税冕
- rì miǎn日冕
- cǎi liú采旒
- liú yǐ旒扆
- xuān miǎn轩冕
- wèi miǎn卫冕
- lù miǎn露冕
- guān miǎn冠冕
- fú miǎn黻冕
- shì miǎn释冕
- píng miǎn平冕
- duān miǎn端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