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弭兵


拼音mǐ bīng
注音ㄇ一ˇ ㄅ一ㄥ

弭兵

词语解释

弭兵[ mǐ bīng ]

⒈  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引证解释

⒈  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 楚 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
宋 陆游 《南唐书·元宗纪》:“及 福州、湖南 再丧师,知攻取之难,始议弭兵务农。”
明 钱嶪 《悯黎咏》:“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飢。”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近来虽有人高唱弭兵,高唱非战,然而唱者自唱,争者自争。”

国语辞典

弭兵[ mǐ bīng ]

⒈  平息战争。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许。」

分字解释


※ "弭兵"的意思解释、弭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前546年晋楚弭兵之盟后,秦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秦晋之好。


AI解释


词语“弭兵”的意思:

“弭兵”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停止战争,平息战事。它通常用于描述通过外交手段或和平谈判来结束战争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弭”字有“止息”的意思,“兵”字指军队或战争。因此,“弭兵”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应该是指停止战争。

出处:

“弭兵”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左传》等历史书籍中,常用来描述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和平协议。

同义词:

停战

和平

缔和

休兵

反义词:

交战

战争

冲突

动乱

相关词语:

弭患

弭乱

和平共处

停火协议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弭兵”这个词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与秦国的秦昭王之间的“弭兵之盟”。孟尝君为了国家利益,与秦昭王达成和平协议,避免了战争。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外交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弭兵”协议,结束了长达十年的边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