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shā

鸣沙


拼音míng shā
注音ㄇ一ㄥˊ ㄕㄚ

繁体鳴沙

鸣沙

词语解释

鸣沙[ míng shā ]

⒈  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⒉  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⒊  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 宁夏 中卫。隋 置。

《元和郡县图志·灵州》:“鸣沙县 ……西枕 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於餘沙,故号‘鸣沙’。”
宋 司马光 《塞上》诗:“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 圁水,纵骑猎 鸣沙。”
清 吴伟业 《送赣州曾庭闻孝廉移家宁夏》诗:“夜半酒楼羌笛起,软裘衝雪踏 鸣沙。”
吴翌凤 笺注引《一统志》:“鸣沙 故城在 寧夏府 中卫县 西,人马过此则沙有声。”

⒉  山名。在今 甘肃 敦煌 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元和郡县图志·沙州》:“鸣沙山,一名 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峯峦危峭,踰於山石。四面皆为沙壠,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頽落,经宿风吹,輒復如旧。”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瓜州 南十里 鸣沙山,云冬夏殷殷有声如雷,云《禹贡》 流沙 也。”

⒊  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宋 范成大 《过江津县睡熟不暇梢船》诗:“梦里竹间喧急雪,觉来船底滚鸣沙。”

国语辞典

鸣沙[ míng shā ]

⒈  县名。参见「鸣沙县」条。

⒉  山名。参见「鸣沙山」条。

分字解释


※ "鸣沙"的意思解释、鸣沙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鸣沙山上。女人对沙漠有天生的归属感吧,因为无边无际的景致更容易让人想到永恒。曾看过加缪的一篇小说,寂寞的女人整天在沙漠边缘看日出日落,与黄沙私通,生命渐渐和沙漠融为一体。


AI解释


词语“鸣沙”的意思:

鸣沙指的是沙漠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沙子受到风吹动或其他外力作用时,会发出类似鸟鸣或乐器的声音。这种现象常见于沙漠中的沙丘上。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关于“鸣沙”的条目,但根据“鸣”和“沙”的解释可以推测,“鸣沙”可能是指“发出声音的沙”。

出处:

鸣沙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地方志中关于沙漠地区的描述。

同义词:

鸣沙山

响沙

反义词:

静沙

相关词语:

沙漠

沙丘

风沙

沙漠景观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著名的关于鸣沙的故事是关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传说鸣沙山中的沙子在特定条件下会发出奇妙的声音,如乐器的奏鸣,因此得名“鸣沙”。这个现象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险。

造句:

在沙漠的边缘,我们遇到了神奇的鸣沙山,随着风的吹拂,沙粒发出悦耳的鸣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