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shān

名山


拼音míng shān
注音ㄇ一ㄥˊ ㄕㄢ
词性名词

名山

词语解释

名山[ míng shān ]

⒈  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⒉  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

⒊  借指着书立说。

引证解释

⒈  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

⒉  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

《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 《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⒊  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

国语辞典

名山[ míng shān ]

⒈  有名的山。

《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既绝故老之口,必资不刊之书,而藏诸名山,则陵谷迁贸。」
唐·李白〈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英语famous mountain, Mingshan county in Ya'an 雅安[Ya3 an1], Sichuan

德语Mingshan (Ort in Sichuan)​ (Eig, Geo)​

法语Xian de Mingshan

分字解释


※ "名山"的意思解释、名山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彭蠡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九江、星子之间,石钟山、独石、南山风景一年四季绝佳,恰是历代文人墨客光顾留恋之地。

2.万万没想到黄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座中国的世界名山啊!

3.龙虎山和崆峒山为中国南北道教名山,"道契崆峒"悬匾,印证了道学的博大精深。

4.名山名物,相得益彰,游人至此,能不流连忘返!

5.名山大川脚下踏,大千世界眼中留。江河湖泊景色美,湖中泛舟荡悠悠。东南西北地域广,任你逍遥任你游。世界旅游日,带着快乐出发,游遍千山万水!

6.殷实的家庭,丰裕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群书,熟知儒家经典。

7.万万没想到黄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座中国的世界名山啊!

8.天生来的秉性,好游山玩景,勿论哪里有名山胜境,非身临切近去看看不可。

9.南岳衡山作为中华五岳名山之一,人文底蕴博大精深,尤其福寿文化众生仰求,宗教文化独树一帜,自古即有“寿岳”之誉。

10.他怀着一腔炽热之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AI解释


词语“名山”的意思:

“名山”通常指的是有名的山,即具有较高知名度或重要地位的山区。它既可以指自然景观独特的山脉,也可以指历史上著名的或文化价值高的山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名山”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是从“名”和“山”两个字的解释中可以推断,“名山”可能是“名”字的用法之一,意指“有名声的”、“著名的”。而“山”字则指“高大的陆地隆起”。

出处:

“名山”作为一个词语,其出处并不明确,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与名山相关的记载,如《山海经》、《水经注》等地理书籍。

同义词:

名岳

著名山脉

著名山岭

反义词:

平原

荒山

荒漠

相关词语:

名胜古迹

名山胜水

山川壮丽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名山”常与“藏书”联系在一起,如“藏书于名山”,即指将藏书保存在有名的山中,以示珍藏。这来源于古代对书籍的重视,认为书籍应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以免遗失或损坏。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座名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