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uó

民国


拼音mín guó
注音ㄇ一ㄣˊ ㄍㄨㄛˊ

繁体民國
词性名词

民国

词语解释

民国[ mín guó ]

⒈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引证解释

⒈  民主国家。亦相对于君主国而言。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何为民国……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俾我四百兆昆弟同心戮力以厎虏酋 爱新觉罗氏 之命。埽除腥羶,建立民国,家给人寿,四裔来享。”

国语辞典

民国[ mín guó ]

⒈  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如:「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⒉  中华民国记载年代的方法。以中华民国创建之年为纪元开始,此年为西元一九一二年。

分字解释


※ "民国"的意思解释、民国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看看民国的这些小学生或游记或记物记事或论理,都言之有物,有一种内在的情感埋于字里行间,只能说:自愧不如!

2.一寸山河一寸土,十万青年十万军。曾经救国青年人,几世沧桑民国音。洗尽铅华始见金,青春历练定乾坤。太平盛世需立志,不成圣人成白痴。国际青年日,祝你快快乐乐立志,随随便便成。

3.上学的时候通过语文书和民国文人相熟,那时候他们首先是“革命家”,然后是“思想家”,最后才是“文学家”或“专家”,在用小说、散文、诗歌、话剧抒发国家民族大义之余,还要用试卷来难为广大学生,一旦考完试便与我无关,这是前话。李舒

4.民国时期,战乱连绵,沈千语、金胡子两人在匪窝相遇,为了逃命,历经关中山村诡事,川南的僰人悬棺,苗疆蛊域,疆南的海市蜃楼……开始了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

5.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对于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钱学森之问”,都不无裨益。

6.1912年民国成立后,连横深受鼓舞,产生了游历大陆的想法,“以舒其抑塞愤懑之气。

7.马任全年幼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父亲的书箧中有套盖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就任纪念邮戳的北京老版半分至二元的小套票,于是拿出来反复把玩,爱不释手。

8.近日,一座新的紫铜雕像在保定市军校广场中央区域拔地而起,铜像以保定陆军学院先辈为原型,展现了民国时期古城将领英武雄烈的风采。

9.在充溢全书的吊古伤今氛围中,民国年间的旧像如海市蜃楼般在我们眼前浮起,仿佛我们能听到镇外一匹马的嘶鸣,或者街市中的叫卖声。

10.其时,正逢民国之初,欧风东渐,公立或私立图书馆在经济发达的长江沿岸尤其是苏南地区如雨后春笋涌现。


AI解释


词语“民国”的意思:

“民国”是指中华民国的简称,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时期。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指代这个时期的中国。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关于“民国”的条目,因为“民国”这个词语是在康熙字典编纂之后出现的。但“民国”中的“民”字在《康熙字典》中有解释:“民,众也,谓庶人,与君相对。”

出处:

“民国”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人们为了方便称呼这个时期,便开始使用“民国”这个简称。

同义词:

民国时期

民国时代

民国纪元

反义词:

旧中国

清朝

奉天承运

相关词语:

民国政府

民国宪法

民国大总统

民国时期文化

民国时期经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民国”这个词语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紧密相关,因此有很多相关的网络故事和典故。例如,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关于民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轶事等,如“民国四大美女”、“民国四大才子”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国民党推翻了满清政权,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