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瘼

词语解释
民瘼[ mín mò ]
⒈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疾苦。
引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
《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国语辞典
民瘼[ mín mò ]
⒈ 人民的疾苦。
引《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谣。」
近民隐
分字解释
※ "民瘼"的意思解释、民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哪怕哀鸿遍野,民瘼深重,也绝不会有人过问。
AI解释
词语“民瘼”的意思:
“民瘼”是指民众的疾苦,即民众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可能没有直接收录“民瘼”这个词,但根据“民”和“瘼”两个字的解释,可以推测“民瘼”的含义。其中,“民”指人民,“瘼”指疾病或痛苦。因此,“民瘼”可以理解为人民的疾苦。
出处:
“民瘼”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但具体的出处难以确定,它可能是古代文人用来描述社会问题的通用词汇。
同义词:
疾苦、困苦、民艰、民困、民生凋敝
反义词: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相关词语:
民生、民情、民愿、民瘼之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民瘼”是一个较为学术化的词汇,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它可以用来描述历史上的某些社会问题,如《史记》中描述的古代社会疾苦。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贤明的君主总是关心民瘼,努力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词语
- shì mín市民
- hàn mín汉民
- yín mín淫民
- ān mín bǎng安民榜
- guó mín国民
- biān mín边民
- mín fáng民防
- rén mín qún zhòng人民群众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华民族
- ān mín安民
- jiàn mín贱民
- wǎng mín网民
- yì mín逸民
- jū mín qū居民区
- mín yì民意
- mín xiào民校
- mín fèn民愤
- jī mín饥民
- lì mín力民
- rén mín gōng shè人民公社
- rǎo mín扰民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华民国
- mín bīng民兵
- mín guó民国
- píng mín平民
- guó mín xìng国民性
- mín tuán民团
- mín jiān民间
- jūn mín军民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mín zhǔ dǎng pài民主党派
- jū mín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