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tún

民屯


拼音mín tún
注音ㄇ一ㄣˊ ㄊㄨㄣˊ

民屯

词语解释

民屯[ mín tún ]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参见“屯2田”。

《元史·兵志三》:“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

分字解释


※ "民屯"的意思解释、民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民屯”的意思:

“民屯”是指政府组织或引导农民集体迁移到特定地区进行定居和开垦的活动。这种活动通常发生在边疆地区、荒芜之地或需要大量劳动力开发的地方。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屯”字有驻扎、聚居、聚集等含义,而“民”字则指人民。因此,“民屯”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与人民聚居或人民驻扎有关。

出处:

“民屯”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尤其是在清朝时期,清朝政府为了开疆拓土和开发边疆地区,经常组织民屯活动。

同义词:

屯田

移民屯垦

农民迁居

反义词:

离屯

迁出

迁移出去

相关词语:

边疆开发

土地开垦

农村建设

屯田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民屯”是一个历史性的词语,与网络故事或典故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加快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决定实施大规模的民屯计划,鼓励农民迁移到边疆进行定居和开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