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mán

南蛮


拼音nán mán
注音ㄋㄢˊ ㄇㄢˊ

繁体南蠻

南蛮

词语解释

南蛮[ nán mán ]

⒈  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⒉  旧时小说中辽、金人对宋及宋人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礼记·曲礼下》:“其在 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吕氏春秋·召类》:“尧 战於 丹水 之浦以服 南蛮,舜 却 苗 民,更易其俗。”
《宋书·荆雍州蛮传》:“荆、雍州 蛮,槃瓠 之后也。分建种落,布在诸郡县。 荆州 置 南蛮,雍州 置寧 蛮 校尉以领之。 世祖 初,罢 南蛮 併大府,而寧 蛮 如故。”
唐 韩愈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诗之二:“嗟我亦拙谋,致身落 南蛮。”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一直到 周宣王 的时候, 长江 流域的中部都还是所谓 蛮荆,所谓 南蛮,淮河 流域是所谓 淮夷、徐夷。”

⒉  旧时小说中 辽、金 人对 宋 及 宋 人的称呼。

《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哈迷蚩 奏道:‘臣到中原探听消息,老 南蛮 皇帝让位与小皇帝 钦宗。’”
《说岳全传》第十六回:“小番报进牛皮帐中:‘启上狼主,又有一个小南蛮杀进营来,十分厉害。’”

国语辞典

南蛮[ nán mán ]

⒈  中国古代对南方部族的称呼。

《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⒉  北方金人鄙视南方宋人的称呼。

《精忠岳传·第一五回》:「哈迷蚩奏道:『臣到中原探听消息,老南蛮皇帝,让位与小皇钦宗。』」

⒊  日人称早期到日本的荷兰人。

分字解释


※ "南蛮"的意思解释、南蛮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皇上留心南蛮一举一动,宵旰于上,臣亦所动,心系朝廷,遇事亦绝不袖手旁观。

2.父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南蛮子现在已呈现疲惫不堪之态,解衣卸甲,躺在两军阵前晒太阳,我军此时当可出击,必能大获全胜。

3.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


AI解释


词语“南蛮”:

意思:

“南蛮”原指古代中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后来泛指南方地区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示对南方人或事物的轻视或不尊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南蛮”的解释是:“南蛮,古称南方之民也。蛮,音谒,南夷也。”

出处:

“南蛮”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具体出自哪个文献已难以考证。

同义词:

南蛮的同义词有:南裔、南裔子、南裔民等。

反义词:

南蛮的反义词有:中原、华夏、中原人等。

相关词语:

与“南蛮”相关的词语有:南蛮子、南蛮族、南蛮之地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南蛮”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描述,如《三国演义》中对南蛮的描写。

造句:

1. 在古代,南蛮被视为野蛮之地,许多中原人不愿前往。

2. 那个南蛮子竟然敢在我们家门口撒野,真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