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à nǚ
注音ㄋㄚˋ ㄋㄩˇ
繁体納女
⒈ 谓献女于天子、诸侯等。
⒈ 谓献女于天子、诸侯等。
引《礼记·曲礼下》:“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於国君,曰备酒浆;於大夫,曰备埽洒。”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杂事》:“古之士大夫以纳女后宫为耻,今人则以为荣矣。”
⒈ 致女于君王。
引《礼记·曲礼下》:「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纳女》:「古之士大夫以纳女后宫为耻,今人则以为荣矣!」
1.首相最近修书与菲奥纳女士,称英国的风景为“国家宝藏”并要求会谈。
词语“纳女”的意思:
“纳女”指古代中国婚礼仪式中的一种形式,即男子迎娶女子为妻的过程。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多用来泛指娶妻或迎娶新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纳女”的解释是:“纳,取也;女,女子也。纳女,谓纳娶女子为妻也。”
出处:
“纳女”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之子于归”就是指娶妻回家。
同义词:
纳妇、娶妻、纳妾、迎亲
反义词:
离婚、丧偶、弃妻
相关词语:
婚礼、婚宴、洞房、新婚、婚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纳女”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一些古装剧中,可以经常看到描述古代纳女的场景。
造句:
古代的婚礼习俗十分繁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纳女仪式,新郎迎娶新娘,共结连理。